1. <rp id="0j2p7"></rp>
        <tbody id="0j2p7"></tbody>
      2. ?
        A+ A-

        八岐山下黨旗紅——來自臨朐縣五井鎮的蹲點采訪報告

        來源:濰坊融媒客戶端   發布時間:2022-10-27 14:26:42

         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巍巍八岐山,八峰并秀,曾在山下打響的五井蓮花山戰役被稱為“山東抗日兩年來的最模范的勝利戰斗”。在戰斗打響的地方,一座建于明嘉靖年間的石橋長虹臥波;戰斗最激烈的北門,而今大道通衢、街市繁華;殲滅日軍的老戰場,一座座高樓已拔地而起;站在古城墻遺址極目遠眺,群山蒼翠、瓜果飄香……昔日大戰場,已是致富地。

          八岐山下秀美村莊。(資料圖)

          這是一方捷報頻傳的土地。

          10年間,臨朐縣五井鎮財政總收入從1000萬元到近3億元,增長30倍;村集體經濟從三分之一村“零收入”到全鎮20個村全部過30萬元;人均可支配收入從不足萬元到2.8萬元。

          工業強勢崛起、農業推陳出新、黨員干部主動作為、人民群眾勤奮苦干……表象背后,五井鎮跨越式發展背后藏著怎樣的密碼?站在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回望,五井鎮的發展之路有著啟示意義。

          破除舊路徑依賴,經濟韌性增長

           臨朐縣城向西南約15公里,就是五井鎮。這里地處峽谷的丘陵地帶,西、南、北三面山巒起伏成天然屏障,東臨彌河平原,東西延伸的峽谷里有一條公路,是沂蒙山區西南諸縣商旅來往的大通道。

          三面環山的秀美村莊。(資料圖)

          囿于三面環山、人多地少的現實條件,在過去,五井鎮雖然是大鎮,但并算不是“強鎮”,稅收來源主要依靠煤礦及附屬鏈條產業。

          “要綠色發展、跨越式發展,必須破除舊路徑依賴!”這成為五井鎮黨員干部的行動共識。通過完整、準確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五井鎮把雙招雙引和大項目建設作為“進位爭先、加快崛起”的助推器。

          高鐵軌道大板項目現代化生產車間。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付生 攝

          2009年,五井鎮引進國內水泥行業龍頭企業山水水泥公司,改變過去單純賣石料的粗放型發展模式,邁出資源高效利用的第一步;2011年依托山水水泥公司,產業招商,引進產業鏈中游企業高鐵軌枕項目;2016年,以商招商,引進高鐵軌道大板項目,建成頭一年納稅過億元;2018年,對接山東高速集團,簽約落戶高鐵裝備產業園項目、高速骨料項目,邁出產業補鏈的堅實腳步;2020年再次與山東高速合作,引進軌道板智能工廠項目,經濟下行壓力下,澎湃起上行動力;2022年,引進山水綠色建材產業園項目,整鏈條崛起實現新突破。

          一步一個深深的腳印,一步一個轍。

          一個個大項目、好項目落戶五井,十年間,形成了囊括水泥建材、軌枕生產、高鐵大板、高鐵裝備產業、綠色礦山五大項目的特色產業鏈條,高端綠色建材產業基地蓄勢筑基。

          一個山區鄉鎮,現有工業企業71家,規模以上企業15家。

          “五井全鎮城鎮開發邊界5.71平方公里,工業用地發展空間增量不大,但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倒逼五井利用有限土地落最優的項目。”五井鎮黨委書記常敬偉認為。

          向更高遠處進發,五井鎮瞄定打造百億級綠色建材產業基地,以水泥建材、高速裝備兩大支柱產業為龍頭,打造綠色建材、納米鈣、高端膠業等產業均衡發展的工業新格局。今年1-9月,全鎮實現財政總收入2.59億元,增長29.5%,一般預算收入1.28億元,增長27.4%。工業總產值23億元,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.3億元,同比增長59%。

          “堅持抓項目服務,堅持抓在建項目投產達效,堅持抓簽約項目推進,堅持抓在談項目簽約,堅持抓好人才引進、技改投入。”如何以持續鍛造經濟韌性,五井鎮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。“首先是一種堅持,對實業、本業、主業的堅持,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們堅定了信心,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。”五井鎮鎮長楊維剛說。

          政府有為,拉動工業經濟逆勢上揚。1-9月,高速鐵建上繳稅金9500萬元,同比增長66%。山水水泥上繳稅金1.63億元,同比增長42%,全年上繳稅金可望突破2.2億元大關。

          走馬五井鎮,年內引進建設的邦威建材、科德新材料、玉榮生物均已如期投產;臨朐縣綠色建材產業展示中心,預計11月打造完成;簽約引進投資10億元文運高端膠業項目,打造綠色建材配套產品集中生產供應基地,目前已完成場地整平即將動工,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15億元,年產各類工業用膠6萬噸;引進院士3人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;引導企業以技改擴能、擴產增量為抓手,全面推動企業提質增效,全鎮14大技改項目全部建成后,預計可新增營業收入2億元,真正實現優存量、促轉型……一個個潛力大、后勁足的工業項目,支撐起一個工業強鎮邁向百億級綠色建材產業基地的壯志雄心。

          “一張辦公桌也能為民辦事”背后的基層治理邏輯

          在原五井鎮政府駐地一個滿眼合抱之樹的小院里,有20余間低矮的平房,每年夏天雨季來臨前都要倒倒瓦,冬天屋里要穿羽絨服。這座樸素干凈的小院建于1969年,是五井鎮曾經的黨委、政府辦公室。50年來,鎮區里學校、醫院、文體廣場和居民樓等一棟棟嶄新的建筑拔地而起,直到2年前,五井鎮黨委、政府才搬到了現在的辦公樓。

          “一張辦公桌也能為群眾辦事。要把錢花在刀刃上,用在民生上、用在百姓身上。”常敬偉說:“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,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我們就是要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,堅持盡力而為、量力而行,采取更多惠民生、暖民心舉措,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,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,提高公共服務水平,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。”

          五井中村智慧網格平臺控制中心。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付生 攝

          10月15日,在位于五井中村村委辦公室的智慧網格平臺控制中心,一面大顯示屏實時展現著該村的電子地圖,14個網格以不同的顏色被區分開,村民姓名、家庭成員、黨員數量等一應信息顯示詳盡完備。五井中村黨支部書記鞠洪明介紹:“依托網格員,我們立足智慧網格平臺功能,打造服務群眾‘50秒內必應答’品牌。”全村600余戶每家安裝呼叫器,每一戶村民的信息都錄入其中,只要村民按呼叫鍵,平臺立馬顯示是第幾網格的哪戶村民,值班員會馬上應答,如果對方沒回信,就立刻安排人前去查看。

          “控制中心也是值班室,由該村村干部和網格員輪流24小時值班,村民按下呼叫器,這里是第一接聽點,隨即根據村民需求,協調村網格員、衛生室等進行處理。”正在走訪檢查值班情況的上五井社區主任王海營說。如果村民呼叫后50秒內無人應答,系統會自動將呼叫轉移到村黨支部書記手機上,如果在50秒內依然沒有接聽,系統會再自動把呼叫轉移到當地公安派出所的報警系統上,確保村民一按鍵,必定有回應。

          “從8月1日開通使用智慧網格平臺以來,我們解決群眾問題400余個,基本都是水管壞了、幫忙買藥、詢問啥時候做核酸之類的小事兒。我們情愿一直都是這樣的小事兒,這是給老少爺們‘事事有回應’的安全感。”王海營說。

          應急呼叫平臺是一個縮影,背后是五井鎮“黨建引領,民生為本”的治理邏輯。

          五井鎮航拍圖。

          治國有常,利民為本。改善民生沒有終點,只有連續不斷的起點。在花園河村村委辦公室一路之隔的對面,一座占地2040平方米的二層樓僅用不到一個月時間就“長”了出來。村委小廣場前,三三兩兩的老人圍坐著閑聊,天氣好的時候,他們每天都來“打卡監工”:“這不,都已經快要拆‘綠網’了,眼看著一天一個樣兒,盼著快點建好,建起來后洗澡、理發、拿藥都方便了!”“更好的是,平時一個人在家不值當的炒菜,我們鄰舍百家的老年人都約好了,等建起來,就直接來吃食堂。”“生活更方便了,在外工作的孩子們也放心。”老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道。

          投資800萬元的惠民綜合體項目以食堂、理發室、衛生室、超市、公共浴室等為民服務場館為主體,依托黨員、網格員、志愿者、企業、社會組織,為當地群眾提供全覆蓋、菜單式公益便民服務,補齊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短板。

          持續改善民生,實現共同富裕,根在黨建引領,要在集體經濟。五井鎮把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增強黨組織組織力建設的重要抓手,總結出旅游開發、資源盤活、資產運營、土地流轉、聯企創收、電商帶動、物業增效、三產服務8條發展路子,村級各類資源實現了集中盤活、有序運轉,僅僅1-9月,全鎮已有5個村集體收入過百萬,18個村集體收入超過20萬元。

          五井隱士村迎來柿子收獲季。通訊員 李健 攝

          以工業思維發展農業,跳出農村發展農村

          正值柿子收獲期,在隱士村的“書院”里,隱士社區黨委書記劉桂榮正在給柿農們講農業三產融合:“打個比方,現在賣柿子不到兩塊錢一斤,你們家如果收了1000斤,那就最多賣2000元;做成柿餅賣給收購商,這是搞‘二產’;如果包裝好了做成柿餅禮盒,自己搞電商,每斤能賣到25 元,一斤柿子能賣出近十倍的價錢。”

          每年,五井鎮都會請具有農業領域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、企業家,和農戶一起研究商量如何提高農業附加值,如何讓農副產品賣出更好的價格,為三農帶來市場化元素。

          三產融合、品牌意識、商業模式,都是典型的工業經營思維,源于貿易與專業分工的增長,源于技術和模式創新的增長,源于規模經濟的增效。這些契合古典經濟學理論的現代生產模式,在五井鎮隱士村這樣一樣小山村生根開花。

          五井鎮隱士村村民正在懸掛經過初加工的柿子。通訊員 李健 攝

          坐在隱士村的村民中間聽他們討論柿子如何賣,明顯感覺到,在這里,三農早已擺脫自給自足的“小農經濟”,轉而在市場經濟中發揮優勢、兌換價值。

          跳出農村發展農村,鏈接城鄉關系至關重要。在鄉村,城里專家、年輕人返鄉創業,帶來科技、資金,變革鄉村生產;而在消費端,城市則是三農發展、農民增收的重要依托,“城里人來花錢,我們去城里花錢”的玩笑話,藏著農民增收的密碼。

          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,五井鎮構建鄉村旅游全產業鏈。“村民一聽發展旅游,非常支持,馬上就干!我們的石河漂流項目,5天就完成80畝土地調整任務。”馬莊村黨支部書記陳云剛介紹,村里高標準建成服務中心后年可增收10萬元;美食街、水上樂園項目投用后,預計今年可突破60萬元。不僅如此,石河漂流項目拉動起沿線其他村莊第三產業發展。

          在臨朐縣五井鎮隱士村,依山建成隱士千晨研學基地。

          今年五井鎮繼續打造鄉村旅游連片體驗區,建成隱士千晨研學基地、官護山冰雪大世界等一系列旅游項目,游客“逛隱士、坐漂流、游山村、賞紅葉、玩滑雪、品全羊”,真正實現五井四季游、三日游。“在一個北方鄉鎮,能實現四季有景三日游,這在全國都不多見。”一位從淄博專程來游玩的“旅游達人”說。

          跳出農村發展農村,就要著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,做到“城鄉有不同,服務無差別”。近年來五井鎮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打造,因地制宜,一村一策:對環境、生態基礎較好的村進行整體美化提升;對偏遠山村進行道路、污水全方位治理,提升基礎設施水平;對特色鮮明的村,依托區位優勢,大力推進紅色村、旅游村、美麗鄉村、森林村特色創建。

         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:石瑩/文圖(署名除外)

        責任編輯:封曉健

      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∧v日本_日韩无码AV中文幕不卡_亚洲无码在线网站_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用网
            1. <rp id="0j2p7"></rp>
              <tbody id="0j2p7"></tbody>